說實話,我這輩子擺弄過不少花草樹木,但要說最讓我又愛又恨的,非金銀花莫屬了。十五年前剛開始種的時候,我還是個門外漢,凈琢磨著這玩意兒花開得好看,能賣錢,哪知道這一種就是大半輩子的緣分。
前幾天下地查看長勢,忽然想起來得寫點啥記錄一下這些年的心得體會。不為別的,就圖個"經驗不能帶進棺材",萬一對哪位新手有點幫助呢?
金銀花啊,這東西看著嬌貴,其實生命力頑強得很。北方人管這叫"倔"。記得有一年大旱,村里其他作物都蔫頭耷腦的,就這家伙還精神抖擻地開花,老倔了。不過話說回來,雖說它適應性強,但想要高產優質,還真得費點心思。
這花有啥脾氣?
金銀花這物件兒,說白了就是個"不拘小節"的主兒。喜陽光,但你讓它在陰涼處它也湊合;耐寒,零下十幾度都不帶怕的;干旱了也能挺,水多了也不鬧情緒。我那老伙計王大爺常說:"這金銀花啊,比我們老爺們兒還容易伺候。"每次聽到我都哭笑不得。
不過,它也有認死理的時候。要想它長得好,最好還是找塊肥沃點的沙質土壤。太黏重的土,它的根系伸展不開,跟捆了腳的小媳婦似的,憋屈。我們這兒的土質偏沙,金銀花長得那叫一個嗖嗖的。
等等,我好像扯遠了。言歸正傳,它一年發兩次芽,春天一次夏天一次。我老覺得看它抽新芽特別解壓,就像看到希望一樣,莫名感動。
咋種最靠譜?
種金銀花有兩招:種子播種和扦插。要我說,新手還是先試試扦插吧,成活率高,見效快。
種子播種看著簡單,其實挺考驗耐心。去年我侄子非要試試,我就教他泡種子——35度左右的溫水,記得是溫水不是開水啊,別跟煮餃子似的。泡一天,然后用濕沙催芽。這孩子性子急,才兩天就翻出來看,被我吼了一頓:"種地如同談戀愛,心急吃不了熱豆腐!"
扦插我更有發言權,畢竟干了這么多年。選時間很重要,一定要挑雨季。我都是掐著老黃歷來的(笑)。選枝條要挑壯實的,病蔫兒的就算了,何必自找麻煩是不是?剪成30到35厘米長,下部葉子摘了,免得消耗養分。
插的時候,講究點的話,按1.6米×1.5米的株行距挖坑??硬挥锰?,16到18厘米就成。每個坑插5到6根,露出地面7到10厘米,填土壓實就完事兒了。
剛開始我以為這就完了,后來才發現大部分管理工作才剛開始...人生不就這樣嗎,你以為到了終點,其實只是另一個起點。
修剪這門手藝
修剪可能是我最頭疼又最有成就感的活兒了。說句實在話,剛開始我剪得那叫一個慘不忍睹,金銀花被我禍害得直跺腳(如果它有腳的話)。
秋季落葉到春季發芽前這段時間是修剪的黃金期。我總結出幾條鐵律:旺枝輕剪,弱枝強剪,枝枝都得過手。那些細弱枝、老枯枝,統統剪掉!不是心狠,是慈悲——給它減負,讓它省點力氣長壯枝。
坦白講,修剪時心態很重要。我有時候站在地里,抬頭看滿園的金銀花,猶豫得不行:剪這么多,會不會太狠了?會不會影響產量?但實踐證明,該剪的不剪,才是真的害它。這事兒搞得我有點懵,畢竟違背直覺嘛。不過細想想,人生不也這樣,有時候放手才是成全。
修剪完別忘了施肥,這就像考完試請自己吃頓好的,犒勞一下。我們行內叫"修剪結合施肥",簡單說就是讓它緩過勁兒來,好好長新枝。
管理那些事兒
講真,種金銀花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"種完就撒手不管了"。這花看著野,其實內心挺脆弱的,需要你時不時表示一下關心。
摘花后的管理特別重要。摘完花,我習慣性地再修剪一次,然后施點速效氮肥,再澆一次水。就像加班后的程序員需要咖啡提神一樣(雖然我不是程序員,但我兒子是,他告訴我的)。這樣處理后,沒多久就能長出下一茬花,簡直太"真香"了。按我的經驗,一年能采四茬花,畝產能達150到200公斤左右。
不過回過頭來看,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技術,而是那份耐心和用心。春天看它發芽,夏天看它開花,秋天采收果實,冬天給它修枝整形。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干,枯燥但充實。
大概六七年前吧,有個小伙子來我這兒學種金銀花,一開始熱情高漲,沒兩個月就撂挑子了,說太慢了,見不到錢。我當時就想說:種地跟談戀愛一樣,得慢慢來,經不起催。
補充一下,我最近聽說市場上金銀花價格又漲了,一斤能賣到七八十塊錢。雖說種金銀花掙不了大錢,但勝在穩定,適合我們這些沉得住氣的老農民。年輕人可能看不上這個,但我覺得,人這一輩子,踏實點沒錯。
最后想說,種金銀花這事兒,我可能講得有點亂,但核心就三點:選好地,勤管理,會修剪。做到這三點,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。剩下的一半,就看天意了。畢竟農民都是"靠天吃飯",這話一點沒錯。
我還在想金銀花產業未來會怎么發展,現在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,帶來了新技術和理念。老實說,我一直不太相信這些新花樣...不對,準確說是不太適應這些新方法。但看到效果后,又不得不服。這可能就是所謂的"代溝"吧,哈哈。
種了這么多年金銀花,我最大的感悟就是:干農活兒不只是為了掙錢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。每天早起看花,晚上數星星,雖然身上有股子泥土味兒,但心里頭是踏實的。
這就是我的金銀花種植心得,不成體系,七零八落,但都是真刀真槍趟出來的經驗。希望對你有點幫助!